高一化学教案

时间:2024-07-25 17:13:48
高一化学教案

高一化学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化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一化学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三部分,主要从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讨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原教材穿插在第一章"卤素"中学习,新旧教材这部分的要求基本一致,但比起原教材来,新教材有三个特色:

1、结构合理:新教材从研究燃烧出发,导入氧化还原,先由复习初中所学的四种基本类型入手,对照Fe 2 O 3 +3CO==2Fe+3CO 2类属判断的矛盾导出氧化还原,顺理成章。全节拟成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纲目清晰。

2、表述生动:用拟人漫画形象生动的表述概念,激发兴趣,便于理解。

3、联系实际:列举生产、生活中对人类有益或有害的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以价态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2)了解初中所学的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不同分类的关系。

(3)会用"双线桥"式表示基本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能力目标:通过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谁是氧化剂、还原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能用辨证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事物的意识。

【课时分配】

3课时:(1)学习"一、二";(2)学习"三",练习写"双线桥"反应式;(3)课堂小结,课堂训练及作业评析、补偿。

【教学设计】

1、化合价的升降、电子的转移

 教学内容要点

教与学活动建议

一、化学反应类型

初中化学学习了化学反应分类共有:

1、根据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种数、类别分:

基本类型:化合:A+B=AB

分解:AB=A+B

置换:A+BC=AC+B

复分解:AB+CD=AD+CB

2、根据反应物得失氧分:

氧化:物质得到氧

还原:物质失去氧

3、判断反应属于何类型:

Fe 2 O 3 +3CO==2Fe+3CO

CuO+H 2 ===Cu+H 2 O

二、氧化还原反应:

1、实验分析:

实例:CuO + H 2=Cu + H 2 O

↓  ↓

从得失氧分析:失氧得氧

↓  ↓

从升降价分析:降价升价

↓  ↓

电子转移分析:得e??失e

↓  ↓

反应结论: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

同时发生,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概念迁移:

用价态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没有得失氧的反应。

(1)电子完全得失:2Na + Cl 2 === 2NaCl

(2)电子对偏移:H 2 + Cl 2 === 2HCl

得出氧化还原的本质定义:

凡是有电子转移(得失、偏移)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三、氧化剂和还原剂

1、实例分析:

CuO  +  H 2=Cu + H 2 O

↓    ↓

还原反应氧化反应

↓    ↓

被还原被氧化

↓    ↓

氧化剂还原剂

↓    ↓

得电子物质失电子物质

------------------------

从反应物中找

2、用"双线桥式"表示氧化还原反应

▲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对人类社会的利弊。

▲询问学生回顾初中化学知识引入:

1、初中化学学习过那些类型?各有何特点?(引出左列各基本类型的特征)

2、从得失氧的角度还学习过那些类型?(以CuO与H 2的反应为例,它属于何类型?)

3、Fe 2 O 3和CO的反应属于什么基本类型?(激发学生思维中的矛盾点,引出氧化还原反应进一步的认识)

▲由学生按照左列(1)-(3)的三个层次分析,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的结论。指出;从价态变化和电子转移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

可以扩展到对许多没有氧参加的化学变化实质的认识.

(引出Na与Cl 2,H 2与Cl 2反应)

▲最好能运用电教手段将课本图1-2,1-5,1-8改成动画,配合分析各概念放映。

▲学生以左列两反应为例,分析Na、H 2发生氧化反应,Cl 2发生反应。也可扩充至其他实例。

教师提示学生全面理解: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偏移和电子的得失

▲由学生说出课本图1-7的含义,以明确氧化还原与基本类型的关系。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还原反应-被还原-氧化剂"和"氧化反应-被氧化-还原剂"的内联系

(配合课本图1-8的动画分析)

▲归纳小结:师生共同讨论。

综合得出如下的氧化还原反应对立统一关系的两根推断线:

实质判断依据元素变化反应物称为反应物性质

失e —→ 升价—→被 氧化—→ 还原剂—→ 还原性

得e —→ 降价—→被 还原—→ 氧化剂—→ 氧化性

高一化学教案2

教学目的:

(一)认知性学习目标

了解化学发展简史及化学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关系。初步理解“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的含义。

(二)技能性学习目标

掌握学习化学的正确方法

(三)体验性学习目标

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理解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指导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逐步使其产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

教学用具:

(一)实验用品

(二)教学用品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引言】手机可能已经成为大家的必备行头之一了,而且还孕育出了拇指文化。大家想想我们为什么要买手机,你的手机都有 ……此处隐藏23648个字……如何处理?需要再加入蒸馏水吗?

不能再加入蒸馏水,因为定容时体积一定,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是因为少量液体沾在瓶塞或磨口处。

讲述: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期存放溶液,因此应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浓度。

板书:8、装瓶贴签

演示: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小结: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进行误差分析。

微机演示: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课堂练习:

1、用98%的浓硫酸(

=1、84g/cm3)配制250mL10mol/L的稀硫酸。用量筒量取_____mL浓硫酸,把_______缓缓注入到__________中,并用__________不断搅拌,待溶液_______后,将溶液沿着玻璃棒移入_________中,用少量蒸馏水洗涤_________和_______2~3次,将洗涤液移入_____中,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线___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于刻度线相切,最后盖好瓶塞_________,将配好的溶液转移到_________中并贴好标签。

2、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实验中,下列操作对所配得溶液无影响的是(写序号);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的是;会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1)在烧杯中溶解溶质,搅拌时不慎溅出少量溶液;

(2)未将洗涤烧杯内壁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

(3)容量瓶中所配的溶液液面未到刻度线便停止加水;

(4)将配得的溶液从容量瓶转移到干燥、洁净的试剂瓶中时,有少量溅出;

(5)将烧杯中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之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6)将容量瓶中液面将达到刻度线时,俯视刻度线和液面。

答:(4)(5);(3)(6);(1)(2)

作业:复习溶液的配制方法。

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转移

5、洗涤

6、定容

7、摇匀

8、装瓶贴签

第三节物质的量浓度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学会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加水稀释的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示范—实践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有哪几个步骤?

引入:我们掌握、理解了概念,我们学会了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今天主要学习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要求同学们特别注意解题的规范。

板书: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关系图。

投影:例1:将23、4gNaCl溶于水中,配成250mL溶液。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确定解题思路:

先求n(NaCl),再求c(NaCl)。

板书:解题步骤(略)

练习: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NaOH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2g。

引入:讨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回顾对比两个概念时的表格

溶质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用溶质的质量占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浓度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

表达式

特点溶液的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质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物质的量不相同。溶液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里,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都相同,但是溶质的质量不同。

实例某溶液的浓度为10%,指在100g溶液中,含有溶质10g。某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指在1L溶液中,含有溶质10mol。

换算关系

微机演示:物质的量浓度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部分。

讲述:根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计算出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并换算成相应的物质的量,然后将溶液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最后再计算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注意计算时密度的单位是g/mL或g/cm3,而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

板书:(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投影:例:已知75mL2mol/LNaOH溶液的质量为80g。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由学生分析已知条件,解题思路。(注意引导应用概念解题)

(1)已知溶液的质量。

(2)只需求出溶质的质量

m(NaOH)=n(NaOH)·M(NaOH)=c(NaOH)·V(NaOH)·M(NaOH)

(3)再计算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

练习: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了336体积的HCl气体,得到密度为1、17g/cm3的盐酸,求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提示:假设水的体积是1L,HCl气体的体积是336L。参考答案为11、3mol/L。

引入:实验室的浓硫酸物质的量浓度是18、4mol/L,可实际上做实验时需要稀硫酸,那么如何得到稀硫酸呢?

板书:(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讨论稀释浓溶液时,溶质的物质的量是否发生变化?

因为c(浓)V(浓)=c(稀)V(稀),所以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

板书:c(浓)V(浓)=c(稀)V(稀)

投影:例:配制250mL1mol/LHCl溶液,需要12mol/LHCl溶液的体积是多少?

讨论:由学生分析、解题。

检测练习:某温度下22%NaNO3溶液150mL,加水100g稀释后浓度变为14%,求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参考答案:3、0mol/L。

小结:本节主要内容

作业:教材P61—P62

板书设计: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1、计算依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换算关系

2、计算类型

(1)有关概念的计算

cB=

nB=m/M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

c(浓)V(浓)=c(稀)V(稀)

《高一化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