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时间:2024-07-25 17:17:58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1

教学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诗歌创作。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把握诗歌的感情线索。3.感情背诵本诗。

能力目标

1.品味诗歌语言,深层体会变幻多姿的抒情风格。2.理解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联想想象欣赏法引领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研讨点拨法用于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主题。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一、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

二、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

锦幛(zhàng)荇藻(xìngzǎo)蓬蒿(Pénghāo)憔悴(qiáo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蝼蚁(lóuyī):“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

2.教师感情诵读,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提示:这首诗语言口语化,押韵灵活错综,读起来有一种沉郁顿挫的音乐感。很确切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诵读中要注意体会停顿和重音。

3.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诗意。

思考:(1)诗歌从内容上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

学生诵读体会后回答,教师适时点拨:

(1)第一部分表现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虽然自己的手掌已经”残损“,却仍然要摸索祖国”广大的土地“.触到的只是”血和灰“,从而感觉到祖国笼罩在苦难深重的”阴暗“之中。第二部分写诗人的手终于摸到了”那辽远的一角“,即”依然完整“,没有为侵略者所蹂躏的解放区,诗人对这块象征着”永恒的中国“的土地,发出了深情赞美。

(2)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消极的、冷色调的'前半部分与积极的、暖色调的后半部分形成明显对比,使作者的感情倾向更加鲜明。

4.学生集体朗读,整体领悟诗意。

四、精彩赏析,理解艺术形象

1.学生配乐诵读全诗。合作研讨:

(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

(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

(3)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

(1)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

(2)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解放区。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

(3)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解放区,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的色彩。

2.学生熟读背诵全诗,深层领会诗中艺术形象的内涵。

3.拓展延伸。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评归纳。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2、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

3、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欣赏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都处在十四五岁的花季年龄,这个年龄是诗的年龄,一段回忆、一种感动、一丝忧伤、一份甜蜜都是一首动人的小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好诗,诗的名字叫《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戴望舒。(板书课题)

二、读品悟

1、师配乐诵读

明确读诗要求: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诗中的物象。

学生练读。

2、介绍社会背景、作者(学生介绍为主,教师适时补充。)

播放1942年抗日战争视频。

3、学生自由朗读,品悟诗句内容。

思考:①你怎样理解“残损的手掌”?诗人在想像中用残损的手掌做了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更深刻地理解诗句所包含的感情,并作朗读指导。

②诗人“摸索”到了什么?

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南海……这广大的土地就是我们的祖国。

摸索着被蹂躏、被践踏的沦陷区,诗人饱含痛惜之情,引导学生诗出这种低沉和痛苦。男生齐读1-16行

③诗人“轻抚”的.“那辽远的一角”指的是哪里?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的解放区,寄托了作者的爱与希望。

朗读指导:诗的后半部分,感情发生了变化,朗读时也要读出这种变化?

由低沉痛苦到高亢激昂。女生齐读17-26行

4、学生质疑,大家共同释疑。再齐读诗歌。

三、拓展延 ……此处隐藏25091个字……,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归纳:

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

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人一组合作,找到诗中有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在师的点拨下,理解诗中具体形象中蕴含的感情。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学生仔细读诗,边读边画出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并区别哪些是冷色调,哪些是暖色调,进而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在师的点拨下,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理解、欣赏这首诗。

四、品读

这首诗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例: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这句是以情侣关系和母子关系比喻,把诗人对解放区的温柔感情抒发的细致动人。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这句诗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

3、“那里是太阳,是春”。

这句诗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4、“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句诗用“广大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像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现出来。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找一句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诗句,并作简要分析。

在师的指导下,生理解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五、迁移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学生借鉴这首诗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抒写思想感情的写法,写片段作文。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 15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

2、引导同学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

3、通过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掌握诗歌的主题。

4、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同学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

【教法】

诵读法、欣赏法、研讨点拨法。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同学活动

一、导语设计

抗日战争的炮火曾震动过许多中国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诗人戴望舒也走出了难过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把个人的倒霉同国家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火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

创设情景,培养同学的爱国之心,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并借此了解作者写此文的时代背景。

二、朗读

1、听配乐录音(或者教师范读),要求同学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和情感。

2、朗读指导。

语调:前半局部深沉,后半局部激昂。

感情:前半局部消极,冷色调;后半局部积极,暖色调。

3、分四组朗读。让同学点评。

4、指名读诗。师生一起点评。

5、同学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同学听读,并注意朗读的.语调、节奏和情感。

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怎样去朗读。

每排同学为一组分别读诗,余生给予评价。

分别找两生读诗,师生一起点评。

生自由朗读,体会字里行间所包括的感情。

三、研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归纳点拨:

形象:“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

感情: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和未曾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2、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点拨归纳:

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

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

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

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四人一组合作,找到诗中有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在师的点拨下,理解诗中具体形象中蕴含的感情。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同学仔细读诗,边读边画出起修饰作用的词语,并区别哪些是冷色调,哪些是暖色调,进而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在师的点拨下,生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理解、欣赏这首诗。

四、品读

这首诗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诗,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

例: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这句是以情侣关系和母子关系比喻,把诗人对解放区的温柔感情抒发的细致动人。

2、“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

这句诗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掌握自身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

3、“那里是太阳,是春”。

这句诗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

4、“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句诗用“广大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像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示出来。

生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诗,找一句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诗句,并作简要分析。

在师的指导下,生理解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五、迁移

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笼统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身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

同学借鉴这首诗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抒写思想感情的写法,写片段作文。

【板书设计】

《《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