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7-25 17:06:23
【荐】小学数学教案

【荐】小学数学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试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参观数学学校,提出分7个桃,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

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

7/3=2(盘)1(个)

2.提出分17个苹果的问题,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

老师动画演示分的结果,学生说答案并写出算式。

17/3=5(盘)2(个)

3.80个梨,每盘放3个,能放几盘还剩几个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具体操作过程太烦琐,产生探索计算方法的需求。

老师动画演示分的过程,分到6盘时,问学生分完了没有,从而使学生感知到用分的方法计算有余数除法很麻烦。

4.板书课题: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二、以旧促新、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⑴回到例题:有7个桃,每盘放3个,放了( )盘,还剩( )个?

⑵提问:怎样列算式?

⑶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⑷交流反馈下面的问题:

① 怎么想到商是2?

② 竖式里的6、1怎么得来的?

③ 出示学生的错误写法,让学生改正。

④ 为什么不商1呢?如果商1,还剩几个?行吗?

⑸小结:今后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在计算时关键要看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这样的除数。

2.教学试一试。

数学学校布置教室:老师有18个气球,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

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⑴怎样列式?

⑵用刚学到的试商方法独立计算。学生尝试计算。学生做完之后,互相交流。

⑶展示学生的竖式,相互评价,并交流如何试商。

你是怎么想到商是5的?

3.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⑴比较例题和试一试中每道题里余数和除数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先找到每题中的商和余数,让学生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把余数和除数进行比较,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的发现吗?

⑵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如果余数大,就还可以再分。

⑶在一道除数算式中,如果除数是4,余数有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4,除数可能是几?

小结: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组织练习、实践应用

走进数学学校: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

学生先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每组做两题。

学生做完之后,老师出示答案,学生核对,并说说是怎么想到商几?

比较上下两行题目,发现有什么区别?

出示想想做做第3题

列出算式,并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参观数学学校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

2、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数学学校有位小朋友叫林林,50个果冻平均分给9个好朋友,每个小朋友分6个。够不够?为什么?还差几个?50个小朋友可以分几个?还剩几个?剩下的分给2个小弟弟,每人分几个/。还剩几个?学生口答

播放阿凡提的故事

25张牌,每次最多拿3张,最少拿1张。谁拿到最后一张为输。

让学生回去思考这是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案2

学习内容:

认识整时(教材84页)

学习目标:

1、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结合生活经验,学会认识整时。

学习重难点:

1、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

2、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整时。

学具准备:

主题图、大钟面、小钟面。

学习活动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师:今天早上天亮不久后,小红家的闹钟就响了,听到闹钟响后,小红在做什么呢?(出示主题图)

2、指导看图

师:小红起床了,妈妈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表扬她是一个早睡早起的好孩子。我们也要像小红那样,听到闹钟响了,马上起床,不睡懒觉,养成好习惯。

3、揭题

师:闹钟可以叫我们起床,那你还知道钟表有哪些作用呢?

生:可以帮助我们认时间,告诉我们几时了……

师:钟表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它的本领可大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师: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生:(齐读课题)

二、组织学习活动

活动一:认识钟面

问题:你想知道钟面有几颗针吗?它们表示什么吗?

让我们看一看,比一比。

1、观察钟面

师:引导学生拿出学具钟面,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生:仔细观察钟面。

生:汇报观察的结果。(有两根针,还有1~12这些数字……)

2、比一比

生:同桌互相比一比两人的学具钟,看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汇报(都有两根针和1~12这些数字)

活动二:认识时针和分针

问题:钟面上的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要求:

1、仔细观察钟面。

2、组内交流分享。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一根更长更细的叫分针,另一根更短更胖的叫时针。(结合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板书特征:时针短、胖;分针长、细)

5、同桌互相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

活动三:认识整时

问题:你想知道几时在钟面上是怎样表示的吗

1.认识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7时)

这是小红早上起床的时刻,你知道是几时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问:这个钟面上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是几时?

生汇报: ……此处隐藏12447个字……————概括规律”三个教学环节,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注意渗透“探索与发现”的一般方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3、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当然独立思考是合作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是空的,在本教学中也有体现,例如在进行猜想验证的教学环节中,我要求每个学生自己先写一个式子,再四人小组进行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为学生搭建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平台,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

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2块,6÷3=2(块)。(板书)

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0.5块,1÷2=0.5(块)。(板书)

师:表达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老师就继续考验大家,如果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师:你为你们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看来大家已经能够解决分月饼的问题了,不用学具直接说出5除于7等于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师:非常正确。我们再来看这些算式,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时侯,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商?

生: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做分子?

生:用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

师: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语言概括下?

生: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除数分之被除数。

师: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了不起!

师总结: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为分母,被除数作为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所以,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是?

生:a÷b= a/b(b≠0)(板书)

师:这个关系式里每个数的范围要注意什么?

生:因为在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所以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即b≠0。

师: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教师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今后我们再看分数时,会有两种意义。(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也可以是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二、巩固练习

师:你们知道阿凡提吗?你有他聪明吗?敢不敢挑战他?我们来闯关,大家有信心吗?

1.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3÷2 =()

(2)2÷9 =()

(3)7÷8 =()

(4)5÷12 =()

(5)31÷5 =()

(6)m÷n =()n≠0

2.把5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把1千克糖平均分成7份,5份是( )千克;也就是说5千克糖的( )和1千克糖

的( )是相等的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重点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结束语: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快做个有新人吧,你会成长得更快!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 a/b(b≠0)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利用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进分数,复习旧知。在探索新知时,从想象中每人2个饼,到一张饼,把一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了刚才的复习知识进行铺垫、迁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来计算,学生很快会说出1/4,这时我会再提问:为什么是1/4?你是怎么分得?学生用准备的圆片分一分;接着出示:学生一步步经历了分得过程,对分数的意义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是3/4。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

《【荐】小学数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