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推荐】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呼兰河传读后感1暑假里,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本好书——《呼兰河传》。起初,我一听这本书的名字就觉得不感兴趣,但是读完之后,我立刻改变了对这本书的看法。
这本书的前四个章节主要写了“我”生活的呼兰河小城是一个普通而简单的小城,“我”生活的无忧无虑:清晨,祖父和“我”读古诗;闲时,与祖父在院子里拔草、捉蜻蜓和蚂蚱;雨后,屋顶还会长出蘑菇……好不快活!但是后面的第五、六章节的画风突然一转,从原来的健康、快乐、自活泼变得伤感和凄凉。后面两章主要写了十二岁的团圆媳妇,被她的婆婆打骂,最后被开水活活地烫死。让人看了非常的愤怒和惋惜。
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作者自己和祖父早晨读故事的场面。每天清早,“我”就求着祖父教“我”念古诗,“我”越念越起劲,越念越不想下床吃早饭。祖父没办法,只好耐心地教“我”念好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从我的动作、语言里,可以读出“我”是一个自由、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也从侧面反映出了祖父的耐心和对“我”的慈爱。
再从生活出发,我们的爸爸妈妈对我们也很有耐心。比如,当我们遇到不会的难题时,爸爸妈妈会帮我们解开难题;当我们摔倒时,爸爸妈妈总是来扶起我们……所以,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学会感恩!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这本书让我出乎意料,也让我懂得了感恩,更加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2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呼兰河传》。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说,作者萧红写得真是太棒了。在她的童年记忆中,呼兰县人们的生活是平凡的、落后的,呼兰县的人是平庸的,愚昧的。《呼兰河传》一书中,萧红把呼兰县的 风景描写得很生动。一开始作者就写到“严冬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大地满地则裂着口,” 读到这里,仿佛那刺骨的北风就在我耳边呼啸而过。还有作者写火烧云的那一段,作者把美丽的,千变万化的火烧云写得惟妙惟肖。《呼兰河传》不仅是风景描写的好,人物更是描写得活灵活现。你瞧瞧,那有二伯,性情多古怪;那冯歪嘴子,他的一生多悲痛。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书中的人们实在是太迷信了。你看,一个好好的人,本来只是小小的感冒,却被说成是被“鬼”附身了!结果用滚烫的水浇头,生吃大公鸡……硬是被各种各样的偏方治死了。
我觉得,书中的人们之所以迷信,是因为那时的人们不懂科学,也不相信科学,以为各种事物都是神创造出来的。但是现在我们懂的科学技术多了,很多现象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清楚,也可以用科学解决问题。比如我感冒了,我会吃药打针,很快就会好的,不会用以前那些吓人的偏方。因为科学证明用水浇头会加重病情,生吃大公鸡更是不卫生。我希望人人都能相信科学,利用科学为我们服务。
我觉得《呼兰河传》真是一本好书,它的各方面都做得很完美,把上个世纪老百姓的生活和精神写的生动具体。
呼兰河传读后感3团圆媳妇的例子又何尝不是一这样个血淋淋的例子呢,团圆媳妇身边的所有人包括她的婆婆,都认为她是不对的,合该管教,最后害得团圆媳妇被折磨死了。这个杯具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普遍的,这种状况不仅仅古代有,近代有,现代还是有。众人现代提倡自由,提倡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句话,但坚决捍卫你说话的自由。但这种意识,除了小部分开明人士,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呢
我们此刻大部分人依旧歧视残疾人,农民工,同性恋等弱势群体。就拿同性恋来说,我国20xx年才把同性恋者从精神病患者的名单上删除,此刻如果看见了,依旧会有人说变态。20xx年的时候,我们班有个小组在市中心做以同性恋为主题的社会调查,理解录音调查的人中还有一小部分人觉得那是变态,有一部分觉得那是自己生活之外的事,还有部分人觉得我们同学会问这种问题也是变态。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其实,我们反省一下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想行为,就会发现我们的确有这样一些不太友好的观点,也许这些并没有对某个人造成明确的伤害行为,但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某些行为却会汇总起来造成一种社会价值取向,给一些特殊群体庞大的精神压力,甚至导致一些人走上绝路,这样看来,我们难道不是类似于那些在不自觉地迫害团圆媳妇而不自知的“热心人”一样的人吗?
呼兰河传读后感4萧红,民国时期女作家,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经历。这位女作家笔下的《呼兰河传》,使我感触很深。这是一本书,一本不普通的书,它的韵律似一首歌,跌宕起伏,连绵不绝。开始时,它给人以愉快的感受,但,越来越久,你就会发现它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我们先从萧红的生平说起吧。
她出生在一个地主制的家中,她的父亲是位官吏,具有浓厚的封建化思想,他对萧红冷漠无情,只有祖父疼爱她。她的母亲在她年幼时病故。祖父张维祯是一个很好的老人,她经常和祖父去小园玩。
所以萧红的后期作品《呼兰河传》是以她和祖父的回忆为题材。我记得有这么一段:
我家有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样样都有。蝴蝶有黄蝴蝶、白蝴蝶。这些蝴蝶太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嗡嗡地飞,胖圆圆的和一个小球似的,落到一朵花儿上不动了。
太阳在园子里特别大。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黄瓜就结一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愿意长上天去也没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从墙头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呼兰河传读后感5写《呼兰河传》这本书的人名叫萧红,他原名叫张迺莹,由于她一生坎坷,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到最后都会表达出一种激愤与批评当时社会一种不好的现象。 “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矛盾先生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我认为非常对。
“一篇叙事诗”体现在作者小时候的各种经历,从她一开始跟着祖父去菜园子里胡闹,到她来到街市上观察那些好玩的事情。有“大水泥泡子”,有“祭拜死人的老祖庙”,还有一些丰富的传统活,让我体会到了那里的风土习俗。最后她还将她的一些周围邻居的事也讲给我们听了。这不就是一篇完美的叙事诗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体现在当时的风土习俗,像“放河灯”啦,“跳大神”啦,“野台子戏”啦等许多在我们南方一般见不到的东西,在她们那就常出现。这样也就更加的丰富多彩,饶有情趣了,也非常的有意思。 “一串凄婉的歌谣”体现在当时不合理的婚姻包办现象,一切由大人说了算。而且在那 ……此处隐藏1463个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旧中国封建思想、封建习俗的社会现实的否定。
作者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囤面,生动刻画了许多人物。虽然有点悲伤,可是仍然有美,让人读起来感到十分地开心、愉快。
呼兰河传读后感10他不屈服于生活,他说别人在呼兰河能扎下根能活得好好的,他也一定可以。他虽然也常常因为生活的辛酸而满含泪水,但他看到大儿子已经会拉着小驴到井边饮水了,小儿子也会笑了,会拍手了,他还是很欣慰的。
他当然是欣慰的。他战胜了自己。这让人不得不为他竖起大拇指。他是个内心强大的人,没有因为周围人施加给他的巨大声音和压力而屈服。他只做着他自己的事。他也没有因为生活的苦难而绝望,反而牢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微笑着执行着他的使命。
冯歪嘴子显然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多少人能真正承受得住外界给他的不和谐的声音而依然心平气和。我们总是说“人言可畏”,“舆论可以杀死人”,事实上那是因为我们内心并不够强大。一个内心强大的人是不会轻易受外界舆论影响的,他总是笃定的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做着正确的事,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再回头来审视我自己:我是否也是独立的人?我的内心是否也是强大的呢?
薄薄的一本《呼兰河传》的确可以引发许多思考……
呼兰河传读后感11这几天天我读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书,书里讲了好多萧红和祖父有趣的故事,想知道就往下看吧。
我记得这本书里有一段特别有趣的故事,讲了萧红与她的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生活充满了乐趣。如:萧红在后园里摘了一束玫瑰,给祖父戴在草帽上,而祖父却浑然不知,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都能闻见。”从这能看出祖父非常疼爱萧红。
其中,这个小城的东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不下雨那泥浆好像粥一样,下了雨,这泥坑就变成河了。,在那个大坑里淹死过许多人、猪、狗、猫、马。那个大坑家家户户都知道,就是没有说把这个坑填平。
在那个年代,人们不管多么善良,心里也有那些百害而无一利的旧思想,土办法。文章的开头觉得还是非常轻松的、非常好的。但是,读到后面,会觉得越来越沉重。在结尾的时候,萧红写了她的祖父已经死了,而后花园正正的主人也不见了,让我读了,觉得更加难过、悲伤……
读完了《呼兰河传》,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快乐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12在那一部小说中,‘我’是一个爱捣蛋、天正无邪的小女孩,常常弄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当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面,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的填平。这只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的瞎闹,有的不但没盖上,反而把菜籽给踢飞了;有一次,祖父让‘我’拿着锄头的头来铲地,其实哪里是铲,只不过是趴在地上,用锄头乱勾一阵就好了;也分不清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着;休息了一会,又跑到祖父那乱闹一阵,祖父浇菜,‘我’也浇菜,只不过并不是往菜上浇水,而是拿着水瓢,拼尽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记得还有一段特别有趣,‘我’在后院摘了一束玫瑰,放在祖父的草帽上,祖父却浑然不知还说:“今年春水大,花香二里闻得见。”
在书中,她的童年是快乐的,也是寂寞的,不过更多的还是快乐。她从小在后院长大,在后院,她可以跟祖父一起玩,一起干活。作者时时刻刻跟祖父在一起,童年里充满了快乐。
童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有趣的。《呼兰河传》就是描写了萧红的一个童年,我多么想念那童年的时光啊!
呼兰河传读后感13今天,我看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内容很好,所以内容令我记忆犹新。
这本书主要讲了萧红小时候的所见所闻,同时也表达了萧红对自己家乡爱恨交织的复杂情感。
萧红既描写了人和物,那么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团圆媳妇”和“大泥坑”了。
小团圆媳妇出现在了第五章里。起初,呼兰河镇的人在小团圆媳妇刚来时,每个人都说她这里好、那里好。但是,在她来了一阵子之后。之前夸她的人全成了说她不好的人。而且,她的婆婆还一天“八顿打,七次骂的虐待她”。并且,小团圆媳妇被虐待生病后,还被一大群人认为是被“阎王叫走了”的。最后,小团圆媳妇还是死了。通过这个人物形象的描绘,作者讽刺了呼兰河人的封建思想。
然而呼兰河的人不仅有封建思想,还十分的愚昧无知。这个,就体现在第一章中了。
在第一章中,作者大多描写了大泥坑对人类的坏处。比如会淹死鸡、鸭、狗、猪等。而呼兰河人做出的反应竟然是一些奇怪的想法。明明用土填满就可以了,但是他们说又是用斧头把树砍下来当桥,又直接说跳过去,由此可以看出呼兰河人十分愚昧无知。
所以,《呼兰河传》这本书表达了萧红对家乡深沉的爱与恨。
呼兰河传读后感14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个20世纪80年代的一个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
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而其他人却非常歧视她。
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为萧红感到惋惜,因为她31岁就死了,如果她不这么早死的话,也许还能给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在每个人的童年里,童年像一幅画,像一首诗,像一曲歌……羡慕别人的童年,别人也羡慕着我的童年。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了时,我的心很纠结,跟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年龄,而她却被过早地卖给了老胡家做媳妇。旧时的童养媳,原本是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姑娘,因为穷,因为生活,被卖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拼命的干活,还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婆婆的“教诲”。
读完《呼兰河传》,那些画面仿佛都在我的眼前,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呼兰河传读后感15书的海洋,是令人留恋的,是令人向往的,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今天,我就怀着这种心情,读了《呼兰河传》第一章。
第一章主要讲了呼兰河的地理位置以及冬天呼兰河的情景,讲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呼兰河的四季的景象,(尤其是严冬)。同时还描述了一段段呼兰河人们生活的片段,将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给大家。虽然是一个个很普通的故事,却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里,留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流连忘返,遨游在书的海洋里。那时候四周一片黑暗,可呼兰河的冬天确是纯洁的,美丽的,光明的。作者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一位,但也是一位传奇性的人物。《呼兰河传》师小红的一篇长篇小说,我虽然只读了很少一部分,但是我透过这一部分,已经看到了过去黑洞洞的社会背景,但是这黑暗暗的四周还留有一片净土,那就是呼兰河。
美丽的呼兰河,美丽的风土人情还有那一片片景色,那些一草一木都牵引着我的心。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