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流》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课程系心流读书笔记分享,时长45分钟,内容包括书藉概述、作者简介、认识心流、进入心流、章节解读、其他著作。“心流”是指我们在做某些事情时,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这种状态下,你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在这件事情完成之后我们会有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做自己非常喜欢、有挑战并且擅长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体验到心流,比如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阅读、演奏乐器还有工作的时候。
心理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进入心流状态的条件,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
对心理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心流》是理解积极心理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理论素材;对大众读者来说,这更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知乎大神们对该书可谓是推崇备至。
元概念:熵是一种系统的.混乱程度。
理论原理:日常生活中,精神熵永恒增加导致内心趋向无序混乱。心流活动制造出熵减过程,有利于心理恢复秩序。
主要观点:幸福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人生目标的副产品。真正的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状态,并因此得到内心秩序和安宁的时刻。
现实应用一:用心流评价成年人的工作和休闲
一、工作增加心流策略:1.设计工作,接近心流。2.培养性格,自得其乐。
二、休闲增加心流策略:储备体育、音乐、阅读等高品质休闲运动;摈弃游戏、购物等劣质休闲活动。
结论:如果以获得心流为标准,工作和休闲便不再泾渭分明,而是都可以获得自我控制的完美体验的途径。
现实应用二:关注儿童心流培养
凝聚注意力需要一个目标。自得其乐的人,主要目标都以自我为依据。也就是说,目标要自己找。米哈里认为:好的家庭环境就是不替孩子设立目标。因此,大人应该尽量保护孩子的心流状态,让孩子从独处中体会到心流的乐趣,更不要去打扰他们的自我秩序恢复这个美妙的过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