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4-09-25 16:52:17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陶行知教育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1

在万物复苏,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我们一起阅读《陶行知论生活教育》,感受春意,触摸自然,孕育未来。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教育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之变化,教育之伴随,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和契机。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教育无处不在

生活是教育的根基与土壤,教育发生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方方面面。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有高度的一致性的。因此,教育要根据生活的`需要,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过什么样的生活,便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让孩子只学习书本上的文字知识,而不从真实生活中感受触碰真实,这样的教育只能是假教育,是没有活力的教育。这也不是说生活等同于教育,而是说教育与生活经历同一个过程。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决定了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教育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教育不是为生活做准备,而是生活本身,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知识要从现实生活中躬行来。

教育勃发生机

今天我们的教育,其实是在引导每一个孩子,如何去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每一个孩子,都是未来世界的建设者,他们需要从当下学习知识、汲取教训、积累经验、锻炼品格、提升能力。今天的世界,就在他们闪动的双眸中;未来的世界,就在他们成长的心田里。

教育需要激情,绚烂的燃烧;教育需要温情,终身的熏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是博大精深的,它需要我们结合教学实际,不断的去探究其实质,付之于行动。

美丽的花朵迎着朝阳成长,稚嫩的小脸透着无限希望。用爱心浇灌嫩苗,愿孩子们如粒粒种子般,拥抱春天,拥抱希望,迎向朝阳,茁壮成长!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2

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个书感触很深陶行知提出的教育学生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人。"即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之一只要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要做那种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人。不希望学生进入学校,就好象进入了一个舞台把自己伪造成一个老师喜欢的孩子。没有错误没有缺点,就好象在舞台上表演的演员只会背台词不能抒发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可想而知这样的学生出来思想束缚没有创造性怎能为人类造福呢?

陶行知说教育生活即"做合一"也就是说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要"知行合一"的确这样做才能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做一个社会有用的人。

可是如今孩子个个是家里的宠子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家长误认为只要我的孩子一心读好圣贤书就什么都强。比如现在一年级学生放学后,要求值日生留下来扫地,就有年轻家长觉得不可思议,认为在学校来只读书识字接受知识才是教育。让他的孩子放学后扫地就想不通了。因此导致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家务活,理书包,理自己的房间,一切生活都有家长代替包办。久而久之使孩子逐渐养成了懒的习惯,失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劳动观念。单薄助人为乐的思想缺乏。还有的孩子只会读书,不会做事。

是不是我们的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说得好"教学做合一"这是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他早年在1927在晓庄师范宴会上指出的,他是培养造就人的主要实施,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都要以教学做合一为理念努力培养我们的下一代。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3

近一段时间,我认真地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陶先生在深刻了解了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既强调了教育的现实功能,又关注了教育的终极目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使我深受启发。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不能做到乐学,学生对上课缺乏兴趣,学习就会变得很被动,教师固然能用强硬的手段甚至用填鸭式的方法逼学生学,但这样只会造成学生厌学,对掌握知识提高成绩没有任何帮助。同时教师自己也会不快乐,整天为了学生而苦恼,脸上总是紧绷的',没有了亲切的笑容,或许回到家,还会将这种不愉快转移到家人身上。但是如果老师稍微改变教学的方法,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而不是单纯地使用枯燥的文字来教学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分层次,便适应了班级不同学生的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学分层次,便适应了班级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至于顾此失彼,有利于全班学生的发展学生学得快乐,教学教得也轻松,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和师生互动的活动其乐无穷。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以这样一颗伟大的爱心滋润着无数颗童心,也培养出了无数的爱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他的教育思想非常好的指导着教师工作,我将以此为起点,形成一种不断反思总结的习惯,继续在实践中摸索新的思路与方法。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4

近日拜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感受颇多,本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创造的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合一”以及“创造的教育创造儿童的教育,首先要为儿童争取时间解放,现今有许多学校还是靠牺牲儿童的时间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成绩”,这就使儿童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

我们应如何去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内容论呢?我们认为,我们的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根据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了,事怎么做,就怎么学,就怎么教,”:而教学的中心是“做”,即实际生活。我们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现实生活中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品学兼优、视野开阔、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实施素质教育,小而言之,为学生的终身受益负责,为学生的将来负责;大而言之,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为中华为腾飞打下坚实基础。

罗丹说:“恶是枯干”。我想要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关键要有适宜的气候、一定的土壤、而这些条件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此处隐藏4389个字……情。

只有我们充分相信学生去爱他们时,学生才会相信自己,勇敢前进。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我们教育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12

阅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我收获甚多,感慨万千。总感觉一位老人正在讲述着他一生对教育的感悟的种种表情。先生说:“以教人者救已”是根本方法之一,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陶行知以毕生的精力谱写教育新方法,勇于探索,敢于实践,是我们这些教书匠的指路灯,我认为这盏灯,对我们来说,是最明亮着,永远是闪烁着,永远指引着文字前进再前进。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给予了我们启迪。“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与教学论。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句话概括出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个合格的教师。世界上有两种不合实际的教学方式:一是只会读书,只会拿一本书要学生读它、记它;二是不是在教书,而是教学生,注意的中心点是从书本上移到学生身上来。我认为这两种教学方式学生都是在被动的地位,知识是无限的,而老师教给学生学的方法是有限的。回想自已十年从教的过程中,不禁不吃一惊,原来这就是典型填鸭式教学,把学生当成一只鸭子,把知识当作粮食,只知道喂饱鸭子就可以了。真的很惭愧。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应该对待每个学生以宽容,坦诚相待,不能搞“一言堂”。

《陶行知教育文集》说,作为教师要放下架子,心胸要豁达,态度真诚,要有炽热的情感。公开、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有所不同来要求学生。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去研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创造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13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他对自身成长提出了四个问题,叫做“每天四问”。陶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一个集体的成员,若人人以集体利益为重,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行动都为集体着想,则这个集体会越来越壮大,这个集体定是有希望的集体。否则,多数人只顾个人私利,不顾集体利益,则集体的根本必然动摇。陶先生的“每天四问”为人们提供了进德修业的'参考,当作一面镜子,时刻对照自己,“必然可以见出每一个人身体健康上有着大的进步,学问上有着大的进步,工作效能上有着大的进步,道德品格上有着大的进步,显出水到渠成的进步”。

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肩负着生产新知识,传递新知识的教师队伍建设永无止境。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14

最近读了《陶行知名篇精选》,受到很大触动,其中感触最深的是陶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

“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法是陶先生在1927年在创办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校训。他强调:“‘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之一(其中三大原理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是指导整个学校的教学活动的方针。

“教学做合一”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做;二是教法、学法和做法应当合一,教师既教又学,学生则是学;三是教学不只教人学,而更为重要的是教人做事。以上三个方面,“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什么是“做”呢?“盲目盲动”是做吗?不是,胡思乱想是做吗?不是,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后来他又指出:“所谓‘做’是包涵广泛意味的实践的意思”。

不难看出:“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是知行合一,行是做,即实践,做是第一,知是第二,它是改变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三脱离的敝端,把单纯传授知识、死教书、死读书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的.轨道上来,培养创造型、开拓型人才。要求学用一致,在实践中加强理解,推行手脑并用,在劳力上劳心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将指导学生学习的工作做好,不只学会、能应用知识,且能会学,终身受益。这就要求教师采取“自动”的方法、“启发式”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15

陶行知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他的教学论。

陶行知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过去了,在新的世纪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现实意义。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课堂上虽然也知道不能以“教师”自居,不能搞“一言堂”,要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共同进步;但面对调皮的`“小捣蛋们”,往往还是缺少耐心,当他们太调皮时想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让学生乖乖地听从不再惹事生非,但总是事与愿违。特别是望着个别学生毫不在乎的眼神、不屑一顾的神情,真让我一筹莫展。《陶行知教育文集》里要求教师“眼睛向下”,放下架子;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先生在著作中也想到这些难管的小孩,他谈到了解决的办法。

(一)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个态度要立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越管越难管了。

(二)仔细考虑他所以难管的原因,在源头上予以解决。

(三)体力充沛,无法发泄的,有时捣乱,可以多给他一些机会劳动或干体育游戏。

(四)先生也得检讨自己的功课教法是否合乎学生的需要程度。这些耳熟能详的语句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多的思索。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